青春因奔跑而热血沸腾,青春因奔跑而多姿绚烂。正如梁启超在《少年中国说》里所说“少年之人如朝阳、如乳虎、如春前之草、如长江之初发源”。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。
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有这样一位充满活力的“追风少年”,他总是保持“奔跑”的姿态。他就是大三学生池礼鑫,他用“奔跑”点燃自己的梦想,展现大学生的风采,绘出了青春的模样。
乡村振兴山海情 3R循环菇先行
2022年第五届“‘中国创翼’创业创新大赛银川选拔赛暨银川市第十一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”决赛开启最终的答辩,经过激烈的角逐后,池礼鑫答辩的“乡村振兴山海情 3R循环菇先行”项目,荣获青年创意专项赛一等奖。
池礼鑫(右一)代表团队上台领奖(池礼鑫供图)
池礼鑫所在团队研究的是一种富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珍稀菌类——羊肚菌,它的种植利润高,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巨大潜力。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乔亚蕊在调研中发现,由于技术落后、管理困难等问题,羊肚菌并没有在宁夏被大量种植。为了将羊肚菌变成一种“振兴菇”,她组建团队,着手破解羊肚菌的发展难题。
乔亚蕊团队在彭阳县的实验基地工作时,与彭阳县福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有了接触。怀着“3R循环”这一想法,乔亚蕊团队与该公司达成合作,并在公司的牵头下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形成合作关系。学校、企业、研究院达成的新“闽宁合作”模式在彭阳县开展起来。三方协作下,乔亚蕊团队研发出羊肚菌“3R循环”的全新生产模式,通过减量化、再使用和再循环的生产过程,达到提高产量、提高管理水平和实现废料回收利用的目的。按照标准菇棚的种植面积来算,羊肚菌每个棚的平均产量在200公斤已经算是高产。而福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“3R循环”技术后,羊肚菌棚产最高可达230公斤,高于全国人工种植平均水平的21.6%。
带着研究成果,池礼鑫代表团队参加了多项科研创新比赛,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“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”等多项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新技术推广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。
叶片孕育展巧思
刚入大学时,池礼鑫便怀着科研梦想申请加入了科研实验室,开始跟着学长们做实验。从一开始做最简单的整理数据,到后来能帮着学长们看论文、查数据,再到如今自己也能独当一面,池礼鑫进步飞快。
池礼鑫观察枸杞叶片的生长 (王锡彬拍摄)
叶片培育是池礼鑫主持的自治区级大创项目中的一个小环节。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,池礼鑫和团队成员注意到,使用化学药剂是目前农业上防治枸杞根腐病的主要途径。然而,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,不仅会使土壤受到化学污染,还会使枸杞质量下降,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。
“我们认为利用基因培育技术,把抗病基因植入到其它高产的枸杞品种中,从而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品种才是治疗根瘤病最有效的措施。”池礼鑫说。这个想法,得到了导师郑蕊的认可:“该项目有很强的可行性。池礼鑫有一定的科研经验,我对这个项目抱有很大的希望。”
然而,如何在培育箱里给这些叶片保持水分,成了推进实验进程的一大难题。为了给这些小家伙“喂饱水”,池礼鑫和团队成员查阅了许多文献,借鉴了许多前人的方法。然而,均以失败告终。池礼鑫不服气,善于思考的他想到了用花泥培育。把叶片培育和插花结合起来,这是老师和学长们从未想到过的。经过近一周的培育,池礼鑫紧张地打开培养箱,凑近仔细观察后松了一口气:叶片在花泥上长得很好,实验总算能进行下一步了。
多彩生活绘华年
繁重的科研之余,池礼鑫还经常抽空学习视频拍摄。“我觉得生活不是一维的,我想拓展我生活的维度。”怀着这样的想法,以及对视频制作的浓厚兴趣,池礼鑫加入了学院视觉设计部,并成为主要负责人。工作一年多的时间,学院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被池礼鑫用镜头记录了下来。他写的30多篇新闻稿件和十余条小型宣传片、纪录片都被学院公众号录用发表。回想起这段经历,池礼鑫嘴角不禁上扬:“虽然忙碌,却收获很大。我学会了采访、写作和排版,视频拍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,这都是付出时间上手去做才能学会的。我觉得这些付出特别值得。”
2022届学院毕业晚会池礼鑫(右二)指导学弟学妹拍摄 (王锡彬拍摄)
学业、科研、兴趣、生活,池礼鑫总是能在各种状态之间快速切换。在参与多个大创和比赛,以及负责学院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情况下,他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均取得了年级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。
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,池礼鑫脸上满是期待:“我要把自己这种拼搏的劲儿坚持下去,希望能在植物学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。未来,我也将继续学习深造,为生命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希望做出更多对社会有益的项目。”(来源:央广网银川 记者:许新霞 通讯员王锡彬 孔婷婷 )
原文链接:https://nx.cnr.cn/xwdd/20221008/t20221008_526030731.shtml